我也終於入手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ILDC)了,不過實際上這台相機比上一篇的K-5還早買。一如往常的,是在這台相機推出好幾年後才入手的,不過這次會購買E-P1真的是個意外,而起因是因為GX100被偷(淚),剛好深白老師也準備脫手,所以就接手了。 對這台相機有興趣也是因為它的外型。Olympus的造型設計很特別,一開始看雖然沒那麼順眼,但是再看第二眼、第三眼之後,目光卻總不自覺地被它吸引。像E-300跟E-330就是這樣,一反一般小型數位相機主流的簡潔、流線設計(它也確實不是小型數位相機),加入了早期PEN系列的線條,讓E-P1在眾多相機中顯得非常特別。不過話說回來,在E-P1正式發表前的那個銀橘雙色模型的造型對我來說實在是醜到最高點,還好最後不是用那個設計。 關於E-P1的造型,雖然那優美的復古外觀的確深得我心(這點我百分之百贊同史丹利下在他介紹E-P1專文的標題),但有件事情我不得不抱怨,那就是那個橡膠防滑膠皮的設計真的是有夠爛(真虧Olymplus的設計師能夠做出這種握把),是我所有相機裡面最不合手的,連*istD都贏它。真搞不懂為什麼不讓最右邊更加凸起,這種造型等於讓這塊橡膠沒有施力點,既然如此那又幹嘛做那塊?所以為了扣緊相機,我的手指就去抓塊防滑膠皮的邊邊(四個邊都略高於外殼),可是才高那一點點,抓起來還是很沒安心感。結果就是這台相機用手指在扣住機身時握感很不好。更慘的是那塊橡膠還不是直接貼在金屬外殼上的,而是把外殼挖個洞然後跟另外一個塑膠配件以及幾根螺絲鎖上去的。簡單的說,要是你把它給拆了,還得煩惱該要找什麼東西去把那個洞補起來,真是非常優秀。還有那塊橡膠握把的材質也是很讓我倒彈,因為一點防滑的效果也沒有,更不用說其實還有那麼點滑。 再來是吊環的位置。題外話一下,這個位置總讓我想起Nikon的一代銘機──大F的快門鈕──那個快門鈕據說是受限於當時機械設計的關係所以是放在比較靠近機背的那一側。但我猜實際上那時的設計是要讓使用者用拇指去按快門的吧。回到吊環,機身左邊的吊環較向後靠,所以不管裝上什麼鏡頭(我自己是買了LUMIX 14/2.5)相機都會垂頭。Konica HEXAR RF的吊環位置就是有特別計算過的,不管是裝上哪一支原廠鏡頭,機身都會維持水平或是微微上仰,當你想要把相機掛在胸前來進行拍攝的時候會非常方便。那E-P1呢,我只能反過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