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いやいやしてる

你覺得攝影師是個怎樣的職業?作家呢?畫家?花店老闆?書店之類的商店呢?那你又覺得這些職業所做出的商品應該怎麼計算其價值呢?底片一捲多少錢沖洗藥水 又要多少錢然後成本加一加嗎?稿紙多少錢加上買了什麼筆什麼橡皮擦什麼立可白的錢嗎?用了多少顏料多高級的顏料多貴的紙材嗎?包花的材料的錢加花的運費 嗎?還是紙張加墨水加裝訂的成本嗎?我想在台灣一般人都是以這樣的思維模式在計算一項商品的售價的吧,但是該商品的背後所隱藏的成本又有多少人會想到。

我有個經驗,去年(2004)眼看畢業公演在即,演員導演以及所有幕後人員無不(當然多少有例外)拼死拼活的趕工。一天,我在旁觀看演員們練習,文宣組 長剛好過來詢問導演關於畢演小卡售價的問題(再此說明一下該小卡的資料:該小卡的尺寸是由3*5相紙切為三等分,無護貝,所使用照片為攝影組花了三個小時 拍攝的照片,與節目冊封面急海報所使用照片相同)。好了,請問各位看倌覺得這張小卡會是多少錢呢?大導演的意見是:最好是免費贈送,不然最多賣5塊。超過 這個價錢她就覺得貴到要是她是客人就不想買的程度了。或許,單以材料成本計算這張小卡賣5塊好像利潤還不錯,可是如果把所花費的時間精神成本也加入計算 呢?為了那次拍攝,攝影組費了多少心思?拍攝當天動員人力又化妝又佈置場地;構思拍攝所花費的時間呢?
當然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只是學生,做出來的東西也沒有多好,但是想想現今市場上,好像的確都是這個樣子了吧,除了少數的奢侈品(經濟學名詞,價格越高需求 量卻不減反增)。在台灣尤其嚴重的感覺;就一般普遍所熟知的音樂CD來說吧,一張CD內容74分鐘,平均一張CD裡有10多首歌,平均定價為300塊 (masato不常買CD所以平均價錢可能與事實有些許出入)。有在燒/壓印光碟的人都知道光碟的價格時再是便宜到不行,就算加上電費也不會超過50塊/ 張,賣300塊簡直是暴利;但是背後的成本呢?(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