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唯深究能成其名

連結裡是486的窩主在講他覺得數位與底片的差異。其中這一段:

底片之所以會有立體感,是因為底片上的感光塗料經由化學變化,所造成的的影像立體感,因為這樣的化學變化是會渲染,因此造成底片特有的類比感覺。而數位相機是經由感光元件的快門瞬間感光,在0101的數位訊號一接收並完成之後,造成影像的平面感(就是數位感)。這樣的問題,除非爾後感光元件能重新設計(我看不可能,因為原理就是這樣),不然數位相機效果就是這樣。
渲染【ㄒㄩㄢˋㄖㄢˇ】:
  1. 國畫的一種用色技巧。以水墨或顏料,襯托物像,使分出陰陽向背的效果。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網路版。
  2. 作畫方式之一,用水把色彩淋勻的方式。摘自《地球國語大辭典》。

換句話說,渲染是一種擴散的現象。如此說來底片所造成的「像」的邊緣應該不會是清晰可分的才是。因為「渲染」,輪廓之間應該會有柔暈的效果吧。那應該也就代表著使用底片是無法獲得清晰銳利的影像的。那「渲染」到底在哪裡呢?我不知道。至少就我的認知來說,渲染的涵義根窩主所要敘述的東西可能是不同的。

而對於這兩項媒介(media)所造成的窩主所謂的立體感(類比感?)跟平面感(數位感?)呢。僕なりに、就我有限的知識的推測是:底片上各色的感光層是不同層的。感光層底片在經過感光之後形成潛像,之後以藥水洗掉未感光的部份。注意「洗掉」這個詞。如果從幻燈片的藥膜那面看會比較容易了解,經過沖洗處理的底片藥膜是凹凸不平的。也就是說在藥水的刻蝕之後,藥膜形成有如一立體的水晶雕刻般的濾片,在透光觀看或是放相觀賞時就能看出視覺上與數位的差異。

雖然我也不知道我的推論是否正確。不過我覺得先把自己所使用的辭句的涵義搞清楚了再寫會比較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