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stD‧一年

*istD,PENTAX所推出的第一部數位單鏡反射式相機。雖然距離它發表已經過了好幾年(現在也已經停止生產),不過對於PENTAX使用者來說它仍是個極具指標性的產品。底片單眼相機MZ系列的結束似乎也象徵著被數位大軍節節逼退的傳統底片市場,在強敵的環伺下PENTAX同時推出了全新系列的底片單眼*ist和以其為基礎設計的*istD,宣告著在今後的攝影舞台他們也將不會缺席。

1.機身:*istD推出的時候標榜是世界最輕巧的DSLR。由於採用了不銹鋼機身結構外覆高強度塑膠,因此成功的將機身重量降至550g(不含電池、記憶卡)。機身左右寬度較PENTAX底片單眼相機機身要窄,使得右側握把與鏡頭接環底座間的空間縮小,造成托住機身以及鏡頭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拇指與右手常常打架。握把內側根部稍微外凸的設計使得右手指腹無法必須放在握把最突出位置那邊的凹槽,加上不夠突出的握把,結果右手需要出更多力才能扣住機身進而導致施力的手指容易疲勞。雖然可以藉由換左手托住機身以分攤,不過如此一來在需要機動性的單手握持拍攝就無法很順利進行了。順帶一提,底片單眼相機MZ-5N的機身很薄,握把也只有在電池室外稍微突起。但雖然沒有很突出的握把,但是由於突出的位置剛好可以讓中指和大姆指整個包覆住機身所以在握持相當的省力。
機體外殼雖然是塑膠,但是其質感初次看到還以為外殼是金屬做的。整體製作非常精良,並沒有接縫間距不一以及密合度不佳的情形。由於外表沒有施予類似350D的防滑塗裝,所以外殼觸感有些滑手。防滑貼皮雨MZ-S同紋路,只有貼在握把前方。機背拇指處有設計一凸起以方便施力但整體防滑做工遜於10/20D或是D70(s)。
機身上的各個調整鈕配置得相當好,雙手幾乎不用離開原本握持相機的位置就能夠按到所有按鈕,可是機背左側的功能鈕做的很凹很難按,有時候按了還沒反應。AE-L鈕做得比曝光補償紐還要扁平,原因不明。機身右肩的三個按鈕中的綠色按鈕位置設於快門紐的右後方,不論是用食指或是拇指去按都不甚方便,尤其像我這種時常使用手動鏡的人來說更是不便。十字方向鍵設置在較下方,平時使用還要移動姆指或許有些不方便,不過只要一裝上垂直快門握把就會發現這是個相當好的設計──即使使用垂直快門握把仍然可以選擇對焦點。這是Nikon數位單眼所做不到的。
選單相當容易使用,而且可以只使用前後轉盤來操作這一點更是方便。但是瀏覽已拍攝照片時卻不能像Canon數位單眼那樣使用指令轉盤來選擇照片這就稍嫌不便了點。

2.內閃:*istD的內閃是眾*ist DSLR中唯一支援TTL的,也就是說:裝載手動鏡時內閃也能夠幫你補光。不過較令我小小抱怨的是內閃TTL只支援到ISO800(P-TTL才支援所有感光度),超過就只會全光輸出了。不過比起之後的*istDS、*istDL完全不支援手動鏡頭的閃燈TTL測光,*istD已經算很有誠意了。另外,Pentax的相機上好像都沒有獨立的閃燈補償功能(AF360FGZ和AF540FGZ上有),這次*istD上面把閃燈補償功能融合在曝光補償鈕裡,內閃一彈起曝光補償就變閃燈補償的設計雖然有創意,但是實用性不足且會讓相機操作受限。

3.對焦:11點對焦,位置跟Nikon D2系列相同配置,而且中間9點皆為十字感應器。對焦速度方面,或許因為使用可充電式鎳氫電池的關係,電壓較為不足(1.2v*4=4.8v)使得反應速度或是馬達驅動力道等等整體表現較不如MZ-5N。實際於運動會來追蹤動體時也出現了遲疑。附帶一提,反光鏡的聲音聽起來較不俐落說不定也跟電壓有關係。手動對焦時仍有合焦指示,但是使用後覺得不是很準,常常觀景窗中看還是模糊的相機卻已亮起代表準焦的六角形指示燈。

這篇原本是於2005年11月所寫的《沒人找我我自己來串聯的【我和我的相機-Pentax *istD既不長期也不短期使用心得】》。基本內容跟以前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次改寫主要是想改成較像...像是雜誌上那樣的感覺。

留言